2012年10月29日 星期一

管弦樂作品探討---期中

1.)請列舉巴哈於西元1717-1723年間的器樂作品,並探討演奏與詮釋的重要性:

1717-1723年間,巴哈於科登任職樂長,作品以非宗教音樂為主。小提琴無伴奏是這時期中著名的一部作品。小提琴原是適合演奏單弦律的樂器,但巴哈試圖表現出多層次的音樂線條,挑戰了小提琴演奏技巧的極限。例如:Partita No.2 in d mimor for solo violin, mov.V, Chaconne 是整套無伴奏組曲中唯一的一首夏康舞曲,開頭八小節的主題頻繁使用三重音以及四重音,然而近代琴弓較巴哈時代緊,奏起這些和絃格外吃力。除音色之外,曲長也是一項挑戰,整曲共有64段變奏,演奏者必須具備當時期小提琴的演奏技法、熟悉當時音樂詮釋方向以及足夠的體力與統整能力才能勝任。

2.)名詞解釋&舉例說明:

◎ Concerto Grosso大協奏曲源於義大利,是由主奏部(獨奏樂器群,concertino)協奏部(全體管弦樂隊Repieno、tuttiConcerto grosso)結合的樂曲一般有三樂章(快-慢-快)。
例如:(1)巴哈,布蘭登堡協奏曲。(2)韋瓦第,四季。

補充:D大調第五號布蘭登堡協奏曲 BWV1050,主奏部是小提琴,長笛和羽管鍵琴,協奏部是弦樂器和通奏低音。

Concertino主奏部

Ripieno協奏部


—※——※——※——※——


 Chamber SonataSonata da camera)室內奏鳴曲:

俗樂。由一段前奏曲加上三或四首舞曲(通常是Allemande、Corantte、Sarabande、Gigue)而組成一個組曲風格較教會奏鳴曲輕鬆愉快

例如:巴哈六首「無伴奏小提琴組曲」中雙數號的三首組曲(Partita)


 Church Sonata(Sonata da chiesa)教堂奏鳴曲:
宗教音樂四樂章柯瑞里所標準化,慢─快─慢─快)大多是由注重對位法的樂章而組成最後一樂章和第一樂章為同調 風格較嚴謹。

例如:巴哈六首「無伴奏小提琴組曲」中單數號的三首奏鳴曲。


—※——※——※——※——

◎  Basso Continuo數字低音figured bass)通常由大鍵琴、魯特琴、大提琴等演奏,而作曲家們則以數字或記號法標示在這些低音的上方應該奏出的和聲進行,至於演奏者,就根據這些指示即興地把和聲填補上去,並且加入裝飾或上聲部的模仿。


◎Obbligato:照譜演奏,反之為Ad libitum(Ad lib

Scordatura 變格定弦絃樂器不按常規定弦,以求得特定的音色變化或某種特殊的和弦效果,變格形形色色,並無統一的規定。
例如:畢伯(Biber,1644-1706)的玫瑰念珠(Rosary Sonata),一套15首的小提琴與古鍵琴琴的奏鳴曲,除了第1和15首外,其餘的都運用了變格定弦。第11首更要求演奏者將A絃和D絃的位置調換。




◎ Passacaglia帕薩卡牙舞曲:西班牙慢板舞蹈,三拍子,建基於基礎低音(Ostinato),連續變奏上聲部所形成。 

◎Ostinato基礎低音


補充Basso Ostinato 頑固低音:是一個再現的動機或主題的反覆,引出上方旋律,各自獨立。很少延伸至全曲,只出現在曲中某些部分,若延伸至全曲則稱為PassacagliaChoacone 


◎ Chaconne夏康舞曲:巴洛克時代一種重要的器樂曲形式,為緩慢的三拍子。主題以低音和弦構成,常以一個八小節長度的頑固低音為基礎,再作一連串的變奏,與Passacaglia相似,只是變奏方式不同。*原來是從墨西哥傳到西班牙的一種舞曲 ,但在義大利與德國卻演變成一種器樂形式 

夏康舞曲多為大調 , 帕薩卡牙舞曲則以小調居多。




◎Bariolage:一種寫作方式,包括Static note(不動的音) 和Changing note(動的音)。

◎ Bach Revival巴哈復興:1829年孟德爾頌在柏林指揮,成功的演出了「馬太受難曲」,巴哈於1729年完成此曲,時隔一百年該曲重現,開啟了「巴哈復興」之潮 。在浪漫派狂熱中的德國,巴哈的音樂就此甦醒復活。

20th世紀音樂---簡答作業


1. 法國音樂家首先成功突破調性和聲傳統的原因(三項)

(1)法國的地理位置距離德、奧較遠,受到華格納音樂的影響少,法國的音樂家因此得以擁有較寬廣的創意發揮空間。
(2)法國與普魯士戰爭失利後愛國意識高漲,排斥任何來自普魯士的影響。
(3)法國在1871年成立了「法國國家音樂協會」,大力鼓吹本土化音樂創作,並致力於提供新作品發表的機會,為法國的音樂發展環境打下了一劑強心針。


2. Debussy 音樂創作的影響來源 (三項)

(1)受到法國「象徵主義」詩人馬拉梅、魏倫等人的詩作影響。
(2)受到法國印象派繪畫的啟發。
(3)受到爪哇、西班牙音樂風格的啟發。(德布西在1889年的法國世界博覽會中,首次接觸了爪哇音樂。)

3. 解釋Scriabin 的「神祕和絃」,並討論Scriabin 神祕主義的思維



4. Schoenberg 的第一創作期 (1903 之前), 與第二創作期(1904-1923)
分別有哪些特徵及代表作品?



5. 討論在Charels Ives 出現之前的美國音樂。在十九世紀初期、中期,
哪些作曲家的音樂在當時最能代表純正美國音樂風采? 而他們的
音樂特質是什麼?

20th世紀音樂---期中課堂申論

1.) Schoenberg: Pierrot lunaire 《月宮小丑》中用了特殊的人聲效果Sprechstimme, 解釋何謂Sprechstimme. 在樂曲中有甚麼效果? 演唱者應如何表達?


Sprechstimme:話式歌曲。是一種既是說話又是歌唱的演唱風格。

奇異的人聲效果,有時像夜裡令人毛骨悚然的嘆息,有時又像臨死前發出的最後一聲哀號,讓人不寒而慄。
演唱者演唱這部作品時,即使有標示明確音符的地方,仍然可以自由吟唱。最重要的工作是要能適當地呈現荀伯格標示的情述語,依照歌詞內容的情境去表達,而面臨的唯一限制是必須遵守樂譜上的節奏設計。

2.)Stravinsky 的 《春之祭》首演時觀眾反應如何? 甚麼原因? 這首曲子對於Stravinsky在樂壇上有什麼影響?

史特拉汶斯基在春之祭中使用不規則節奏或將規則與不規則節奏重疊,但此不和諧的配樂音響在當時來說過於激烈引發觀眾不滿。然而此曲的劇烈革命精神所引發的衝擊,卻也令史特拉汶斯基穩坐"現代音樂之父"的寶座。

20th世紀音樂--期中考題

申論題目:音樂與繪畫藝術或文學藝術的關連

Debussy, Stravinsky, Satie, Schoenberg的音樂理念與當時流行的繪畫藝術的相互呼應。音樂家與畫家之間都有許多相似的觀念與藝術理想,所呈現的作品也有許多相似處。擇一音樂家, 討論其創作理念或風格如何與當時的繪畫藝術觀點互相呼應。


  史特拉汶斯基經常被拿來和繪畫界大師畢卡索相比擬。史特拉汶斯基寫作春之祭時,畢卡索也正於巴黎發展他的繪畫事業,兩人的創作都同樣鮮明抗拒傳統,且創作技法的探索上兩人還有平行一般的關係。畢卡索「立體派」畫作的特殊視點、透視法,得以和史特拉汶斯基作品衝突性的音響相呼應對照。



樂曲聽辨考試曲目清單 

1. Debussy - "Prélude à l'après-midi d'un faune" 牧神的午後

2. Debussy - Nocturnes ( 第一首Nuages ) 夜曲

3. Debussy – Violin Sonata 小提琴奏鳴曲

4. Stravinsky- The Rite of Spring - A Kiss of the Earth - The Augurs of 
Spring: Dances of the Young Girls 春之祭

5. Scriabin-Piano Sonata no.4 (史克里亞賓)第四號鋼琴奏鳴曲

6. Scriabin-Prometheus: Poem of Fire (史克里亞賓)火之詩

7. Erik Satie - VEXATIONS (薩提) 苦惱

8. Schoenberg- Pierrot Lunaire 荀白克 月光小丑

9. Gershwin- Rhapsody in Blue 藍色狂想曲

10. Ives-Symphony no.2 艾伍士 第二號交響曲

11. Ives-Symphony no.4艾伍士 第四號交響曲

Satie 薩提, Scriabin史克里亞賓, Schoenberg荀白克, Ives艾伍士的部分只需分辨作曲家




20世紀現代著名作曲家(國籍、年代)

Debussy德布西(法,1862-1918)

Stravinsky 史特拉汶斯基(俄,1882-1971)

Satie 薩提(法,1866-1925)

Scriabin史克里亞賓(俄,1872-1915)

Schoenberg荀白克(奧,1874-1951)

Ives艾伍士(美,1874-1954)